慈藏中醫教育事業  醫案實錄部落格

臨證察病,皆參證合脈,不誇言,不虛美,其文直,事理可徵,故謂之實錄。

先天缺陷性疾病並非不可逆轉(二) — 潰瘍性結腸炎一例

鄭XX,35歲,職業:藥師。主訴:頻繁腹痛、腹瀉,排便時黏液多並且挾帶血絲。

 

患者的職業是藥師,在一家醫學中心工作,平時常常有消化不良,排氣較多的現象,自述半年前因頻繁腹痛、腹瀉,排便時黏液多並且有挾帶血絲的情形,地利之便就近在工作的醫院安排詳細檢查。後來被診斷出:潰瘍性結腸炎。住院住了三個星期後,才把症狀給穩定住。

 

出院後,返回工作崗位,但是只要工作一忙,腹痛、腹瀉,排便時黏液多並且挾帶血絲的症狀就會復發,一旦症狀復發後就要住院觀察治療。這段期間需要反覆住院的情況之下,無奈,患者只好向主管申請留職停薪以便好好養病。

 

這段留職停薪在家養病的半年來,腹痛、腹瀉,排便時黏液多並且挾帶血絲的症狀仍有發作,只是程度較起初剛開始發病時為輕。養病的期間,定期在醫院做追蹤檢查,結腸粘膜潰瘍的情形雖然有較為穩定了,可是就是停在那邊。患者自述他自己有感覺,這樣的身體狀況若是反回工作崗位,只要一忙,上述這些症狀就會爆發出來。這段沒有工作的期間,家中經濟已經受到了影響,心裡有點著急了。後來經朋友介紹前來就診。

 

初診:


脈圖與舌象:

舌淡紅 苔薄膩


診脈後問診:

醫:您工作時是否很忙?會不會吃飯時間很短所以吃東西很急,並且有消化怪怪的情形發生?

 

病:會,但是我們的工作型態就是這樣也沒辦法,所以我的腸胃一直都不好,常常有消化不良,排氣較多的現象,食慾也變得不好了。這次生這個病真的被嚇到了,住院很多次還是控制得不好,難道跟我本來腸胃就不好有關係?

 

醫:是的,看起來有關係,您這個病發生的原因推測起來應該是這樣:常常吃東西時太趕太快了,以致腸胃沒有時間充分蠕動消化食物,這些消化不掉的食物,在腸道停留的時間太長了,就會開始發酵變質產生許多氣體,所以排氣較多,你也會有消化不良的不舒服的感覺。

 

另外一方面,食物的部分當然要注重保鮮,但是現在天氣熱,有時候仍無法避免食物方面多少有生菌數的殘留,一般健康的人能透過腸道分泌消化液來殺菌,所以殘留的生菌數不多,還能夠不生病。

 

但是您這樣日久累積下來,腸胃的負擔過大,消化液的分泌就會變少,以致消化液的殺菌能力降低,於是慢慢會有一些未被消滅的細菌停留在腸道。日子一久,細菌越長越多,產生的毒素也會漸多,這些毒素就會引發腸道上皮粘膜感染,引發自體免疫攻擊,造成您的腸道粘膜潰瘍發炎。

 

病:嗯…這樣聽起來蠻有道理的,不過,醫生,不好意思,我對中醫不太了解,還是要請教,請問我這樣的情形中藥可以治療嗎?因為在大醫院治療治療很久了,症狀還是會反覆發作,主治醫師說我的這個病,可能是一種先天自體免疫疾病或遺傳性疾病,目前只能用抗發炎藥物或生物製劑來治療,然後後續再繼續觀察病況。但是,這段期間還是去住院了好幾次,症狀一直不穩定,我都快沒信心了,工作也停了一陣子,現在家裏經濟壓力有點大,想說有朋友介紹,才來看中醫試試。

 

醫:中藥可以試試,但是與其說是先天缺陷性疾病不如說是飲食習慣不良造成的,我開個藥您吃吃看回診後再說。這段期間要注意吃飯速度別太快,要細嚼慢嚥,不好消化的東西也不要吃。

 

病:嗯…知道了,自從生了這個病,現在吃東西都慢慢咬,不敢太快了,謝謝醫師…。

 


病因病機結合現代醫學病理意義:

本病發病的原因為食積。

 

推測的病理機轉為:患者在緊湊的工作壓力下,吃東西速度太快,導致腸胃沒有充分時間可以蠕動消化食物,產生食積。這些消化不掉的食物,在腸道停留的時間過長,就會開始發酵變質產生許多氣體,所以排氣較多,病人因此也容易有腹脹、腹悶、納差,吃一點東西就沒有食慾的情形。

 

腸胃的負擔過大,消化液分泌就會減少,連帶導致消化液殺菌能力減低,於是慢慢會有一些未被消滅的細菌停留在腸道。細菌日久累積,產生的毒素也會愈多,過多的毒素刺激腸道上皮粘膜感染,誘發自體免疫攻擊,造成腸道粘膜潰瘍發炎。

 

這些過多的毒素也會刺激腸道上皮組織細胞DNA因子變性,造成一連串錯誤的基因表現,終至爆發此病。其他可能的病理機轉,可以與末學文章中病因病機結合現代醫學病理意義的部分互為參考:先天缺陷性疾病並非不可逆轉 — 克隆氏症一例

診斷:

食積、毒熱、氣滯壅滯腸道。

治則:

理氣活血、消食化積、清熱解毒。

用藥與思路:

陳皮、木香、萊菔子、仙楂、神曲、乳香、檳榔、馬齒莧、白頭翁、仙鶴草、茯苓、柴胡。

 

陳皮、木香、萊菔子、仙楂、神曲、乳香理氣活血、消食化積,木香、檳榔解腸道氣滯,也有消積導滯的功用。白頭翁、馬齒莧清熱解毒。仙鶴草苦、澀,平,可止便血亦可消積止瀉。柴胡解肝鬱氣滯緩解肝木剋脾土的情形。考慮到舌象苔薄膩,故稍加茯苓化濕。


用藥經過以及回診脈圖:

 

兩週後回診後問診:

 

醫:這兩週吃藥的感覺怎麼樣?

 

病:覺得不錯,容易脹氣、排氣多的情形都有改善,感覺胃腸從來沒有這麼通暢過,也比較不會腹瀉了,我有看一下我的大便,現在糞便有血絲夾帶黏液的情形也少多了,可是有時候還是會感覺腸子會怪怪的,常常有一直想要大便的感覺,可是去上廁所卻發現排便量不多。

 

醫:嗯嗯,我幫您診脈看看現在情況如何。

 

二診脈圖:

 

診脈後問診:

醫:哇!您這是感冒壞病!您還記得發病之前有得到感冒還是什麼腸胃型感冒之類的嗎?

 

病(想了一下):如果是腸胃型感冒好像有耶,我記得發病之前就是因為肚子痛及拉肚子,我一開始也以為是腸胃型感冒或是腸胃炎之類的,就自己拿藥吃,可是之後症狀沒改善還變得越來越嚴重,開始出現糞便有黏液並且挾帶血絲,結果住院檢查就變成潰瘍性結腸炎了,請問醫師您剛剛說什麼壞病是什麼意思呢?

 

醫:這是說,之前有感冒病毒侵襲您的腸道,才會造成這樣的疾病,沒關係…這解釋起來有點複雜。我改一下藥,您再吃藥兩週試試看。

 

用藥:

麻黃、金銀花、川牛膝、檳榔、馬齒莧、白頭翁、陳皮、木香、仙楂、萊菔子、炙甘草。


醫路心得:

此患者治療共一個半月後,諸症皆有改善,在最後一次回醫學中心檢查,回報給末學的結果:結腸潰瘍的程度已經減輕很多,讓病患覺得非常開心,再經幾次調理後,目前已經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工作。

 

回想整個治療過程,有幾點有趣的地方可以思考:

1.最後的脈象指出,這是一個感冒壞病,也就是患者在發病之前,曾經得到過外感或是腸胃型外感。因為患者職業為藥師,工作非常繁忙,所以漸漸養成有生病的話就自己拿藥吃,吃不好再去看醫生以節省時間的習慣,可能就是因為這樣,腸胃型的外感在用藥誤治或延治之後,以至病邪深陷,外感病毒誘發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。

 

 

因此,回推在第一次脈圖右尺第三、四層出現弦滑脈,就是感冒壞病的脈象。末學在用藥上使用理氣清熱解毒等藥,解開腸道鬱滯不暢的狀況之後,在病患第二次回診時,脈象上就發現有外感的脈象跑出來,也就是第二次脈圖中右尺第一、第二層出現弦緊、滑的地方。

 

因此在用藥思路上,更改原方加入外感用藥:麻黃、金銀花、川牛膝引致右尺清除外感餘邪,之後病患也就順利得愈。

 

2.如何直接從脈象上判斷是否為感冒壞病或是內傷病?

 

以末學目前經驗尚仍不足的程度來看,認為要直接判斷出來頗有難度,提供一點的看法:如果是一般的感冒壞病,像是上呼吸道感染之類的,可以詳問病人之前是否有感冒病史以及用藥史,並且結合脈象以及病人外證的表現,來加以判斷是否為感冒壞病或是內傷病。

 

所以在臨床上當末學碰到懷疑是感冒壞病可能的狀態下。詳細的問診病患的過去病史以及用藥史就是必要而且重要。

 

因為若是可以直接判斷出來是感冒壞症而不是內傷病,用藥的想法上也就會不同,依此案例而言,在病人第一次初診時,如果可以判斷出來是感冒壞病,就可以直接加入外感用藥,則治療效果一定會較佳。

 

但是有的時候也會遇到,一問病史之後是否有感冒,病人會回覆說不記得了的答案。如果是這樣的情形,則是依照脈證來選擇用藥,然後比對、緊抓前診以及後診脈圖的變化。若是感冒壞病,在第一次用藥後,第二次回診時病人的脈象就會有外感脈象跑出來,這時候再加入外感用藥肅清外感即可。

 

治療的效果可能不會像直接判斷出感冒壞病用藥般那麼好,但是緊抓前後脈圖的變化,二診後再來清除外感餘邪,還是可以減少誤藥的情形發生。

 

另一方面要說明,即使第一次用藥後病患有一定程度的療效,病人回診時仍須詳查脈象變化來思考疾病的發展脈絡與前後轉歸,若有新的發現則應大膽轉換原方來更改用藥,不能覺得有效就守方到底,否則就會遇到療效卡在那邊上不去的情形。

 

3.感冒壞病的發現,讓我重新思考這位病人發病的病理機轉。在許多的研究中,病毒如何誘發癌症已經有越來越多發現,像是子宮頸癌與HPV16型、18型相關,鼻咽癌與EB病毒有關,肝癌與許多的肝炎病毒有關…等。

 

這是因為所有病毒屬於RNA類型病毒,侵襲途徑是進入細胞內在環境,甚則直接侵入細胞核與基因結合,影響基因轉錄轉譯的表現,刺激細胞不斷的分裂,以致癌症的產生。

 

不只是有些癌症的致病途徑是這樣,其他許多基因性或是先天缺陷性疾病的致病途徑也是如此,因此,中醫在治療這類的疾病上,要詳查脈證考慮是否有外感因素並加以清除。

 

當然,也不是說組織細胞一受到外感病毒的感染,就會誘發基因相關性的重大難病產生,這些重大難病的發生還是有一定條件的。比如說:累積太多有毒因子如化學加工物、直接接觸致癌物、或是病人免疫力低下、營養不足、老化等等,在這些許多不利因素綜合加成下,若是再加上外感病毒的感染,這樣子就會更容易刺激基因的轉錄轉譯錯誤,因而表現出基因相關性的重大難病。

 

像是此案例,病人因飲食習慣不良,長期食積、消化不好,以致腸道氣血循環不暢,這樣的腸道環境,免疫力一定會低下,一旦外感來犯,若遭誤治或延治,就很容易變成外感深陷而致感冒壞病。

 

有內傷因素,也有外感因素,內外種種、紛亂沓雜,細胞很難維持穩態的內液環境,終至爆發潰瘍性結腸炎這樣子基因相關性的重大難病。

 

4.因此,在中醫的治療這類先重大遺傳性疾病方面,仍須詳查脈證,注意是否有外感的存在,若有則當優先清除外感,解除外感帶來的干擾因素。依目前現代醫學進展來看,治療外感中醫仍具有優勢。

 

內傷方面,中醫治療這類疾病可以從移除影響細胞穩態的因子,或是矯正過偏的細胞內液環境來著手進行治療,讓基因可以在穩態的環境中表達正確,降低基因轉譯轉錄過程中可能出現錯誤的機率。

 

攘外安內,使得細胞環境內外兩平,以維持穩態的內液環境,逐漸使得基因表現正常,進而治癒疾病。

 

在末學的治療經驗中,像這類的疾病仍非常棘手,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到的環節有很多,不一定很容易成功,但是在一定的可能範圍內,這類先天缺陷性疾病並非不可以逆轉。此一案例可以與末學先天缺陷性疾病並非不可逆轉 — 克隆氏症一例互相參看。

RELATED POSTS

Leave a Comment